标准化考试

原文:Standardized Testing: Separating Wheat Children from Chaff Children - Alfie Kohn

区分优等生与劣等生

摘自 《课间休息去哪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挣扎?》的序言,Susan Ohanian 著(纽约:McGraw-Hill,2002 年)

Alfie Kohn 著

制定政策的人,与承受政策后果的人,这两类人之间的鸿沟,天差地别。有人燕居于奥林匹斯山之颠,发号施令,文过饰非;而有人则匍匐地面,体会着花言巧语背后的具体现实。这种鸿沟体现在立法者和单身妈妈之间。立法者随意在预算项目上划掉一笔,或许因减小政府规模而面带微笑,而那位苦苦挣扎的单身妈妈得知今年冬天取暖油的开支将没有补贴。这种鸿沟体现在功勋卓著的将领和年轻的军人之间。那胸前勋章累累的男人在地图上插上一根针,或许嘟囔着需要推回敌人的防线,而那位前线苦战的年轻人突然被狙击子弹击中肝脏。

这种鸿沟也体现在大人物和厌恶学校的九岁孩子之间。大人物虔诚地督促我们,要让教育系统能够担起责任;而九岁孩子的生活被测验填满,而不是项目和谜题。在九重之上,有人热烈讲述需要实现世界一流标准。在俗世人间,小孩子默默啜泣,大孩子无法毕业,只因某项考试未达标;而优秀的老师找不到工作,只能流连于招聘广告之旁。

「高标准严要求」运动背后的逻辑充满猫腻,而标准化测试也在衡量最不主要的动力,这两点有很多可以谈。我提供了一些论点和论据,只要有人愿意看看那些道貌岸然的花言巧语,或者研究一下考试的设计思路和应用场景。我的文件柜里塞满了引人注目的论据和令人震惊的数据。

但这也有存在主义观点的一席之地。尽管存在主义遭到广泛误解,但它源自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经验的中心,是在世界中感知、行动和反思的人。它反抗那些镇压你或否认你的主体性,将你抽象简化的系统和惯例,将你化作群众一员、一条科学数据、或某种苍白无力的超验实在。

曾经,存在主义者对抗着黑格尔的本质论或柏拉图的形式论。如今,他们——也就是我们——被号召起来对抗那些只会把孩子们划分成各种档次的人,正如英国国家英语教师协会的前主任 Robert Hogan 所言,「除非他们按十分位数分布」。是的,深入理解问题实践的智力架构,收集反对它们的案例的数据,这非常重要。但当我们听闻这股考试狂潮的规模时,我们不应忽视我们自然而然的第一反应:「我们是不是疯了?我们到底让他们对我们的孩子做了什么?」这同样重要。

几百年前,康德告诉我们,从道德角度讲,有一件事我们不能做,那就是把人当作达成某个目的的手段,当作工具或者仪器。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读他的作品了,但我不记得他为那些特别矮小、不吃蔬菜的人设立过例外。因此,我们不能在问责的祭坛上牺牲孩子,把他们当作大规模高风险试验的小白鼠,而忽视它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伤害。

大约一年前,Deborah Meier 和我在一次晚餐中,试图在结账前弄清楚「更严格标准」运动的本质。在那晚,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个非常黑暗的可能性,或许以一种思考实验的方式表述更为恰当。假设来年你们州的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顺利通过考试,你猜那些政客、商人、报纸的评论员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会摇头赞叹,由衷地说,「真是太棒了,这些教师真有一手」吗?当然,这种可能性近乎荒谬。每次我提出这个假设,听众们总会告诉我,如果所有学生都成功了,那只会被立即理解为考试太简单了。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正如 Meier 所指出的,不可避免的是,「高标准」这个词组在定义上就是指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标准。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那就被视为标准太低的明证——然后标准就会被提高——直到创造出失败者。尽管其公关言辞掩饰得天花乱坠,但整个标准和问责运动并不是关于帮助所有孩子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它并没有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恰恰相反:它是一个精细的分类装置,将麦穗和糠秕分开。至于糠秕会怎样,就别问了。

用首字母大写的抽象概念,如卓越(Excellence)或更高期望(Higher Expectations),来为这个无情的事业辩护,结果让人反感。然而,当让大量孩子不及格,或者强迫他们辍学,或者将整个学校变成大型应试教育工厂,被包装成是为了贫困和少数族裔学生——那些实际上最受高风险考试影响的人——的最大利益时,人们便会对这种令人作呕的矛盾,标准主义者赤裸裸的奥威尔式厚颜无耻感到惊愕。

当然,他们常常能够提升考试平均分。通过剥夺孩子们的课间休息,取消音乐和艺术课程,减少课堂会议和实事讨论,减少自由阅读书籍的时间,压缩实地考察和跨学科项目以及高质量选修课的时间,花足够的时间教授考试技巧,你的确能让分数上去。但那结果,最多也只能说是空洞无物。当一个学校或学区报告今年的考试成绩比去年好时,了解情况的父母和其他观察者的反应是:「那又怎样?」(因为更高的考试成绩并不一定反映出更高质量的教学和学习)——甚至是:「呃噢。」(因为更高的考试成绩可能表明更低质量的教学和学习)。

一旦你意识到这些考试并不能可靠地体现学习质量,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让孩子们——通常是非洲裔和拉丁裔孩子们——接受那些枯燥乏味、摧毁精神、严格规定的教学程序?而这些计划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提升考试成绩吗?如果你只能以这种计划可以提高在根本就有瑕疵的考试中的成绩为借口,你实际上并没有给出真正有说服力的理由。移除了人为的支持,像是「所有人成功」、「开放法庭」、「阅读精通」和其他预设的,主要为了让孩子们能得出正确答案的项目(往往并无法理解为何这样做),只会因其自身的笨拙和无效而垮台。

但是,想要移除这些支持,我们必须提出持久的、包含数据和经验的批判。并非要听起来像传道书,有时候需要进行研究,有时候需要讲述故事,我们需要热血沸腾的愤怒,也需要冷静的分析。同样,我们可以采取各种策略,从温和的向编辑投稿,到坚决的公民抗命。北美的每一位父母,只要对标准化考试能否准确反映他或她的孩子的能力和潜力有所质疑,或者对这种考试热潮带来的教育后果感到担忧,都应当意识到,没有任何理由让他们的孩子在考试那几天去学校。这就是民权运动留给我们的永恒教训:坏的做法或不公正的法律只能在我们默许和配合下继续存在。只要我们教育和动员起我们的邻居,拒绝默许并拒绝参与对所有孩子的这种行为,我们就能恢复学校的理性,顺便说一句,还能让孩子们重新享受课间休息。